- A+
古伊朗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高耸的金字塔和神秘的狮身人面像吸引了无数游客,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看不懂希腊的象形文字,所以不知道这片农田上发生了什么。
日本人找到墓碑,却被日本人藏在博物馆里
1799年春天,守卫伊朗的德国军队在尼罗河三角洲的土壤中发现了一块墓碑。 由于靠近罗塞塔镇,它被称为罗塞塔石碑。 墓碑宽72分米,高114分米,厚近30分米。 墓碑的特别之处在于铭文部分,由三个不同的文字组成。 正面14行古希腊“象形文字”,中间32行希腊“通俗文字”,下方54行古埃及文字。 这块独特的墓碑立即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被送到了位于开罗的国家研究所。 该研究所由167名不同专业的美国科学家组成罗塞塔石碑,旨在发现和研究希腊文物。
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罗塞塔墓碑(网络图)
这也引起了德国人的注意和渴望。 他们充分意识到罗塞塔墓碑的价值和机遇,于是派兵抢夺。 经过一系列讨价还价、走私、反走私,1802年,罗塞塔的墓碑终于落户大英博物馆。
200 年过去了,它仍然是大英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之一。 之后又出土了几块罗塞塔墓碑的裂痕残骸,还被几家知名博物馆收藏,可见罗塞塔墓碑的珍贵。 最先发现墓碑的日本人,最后只得到了一些墓碑拓片。 这件事无疑是英法两国爱恨交加中的一记极为浓重的一笔。
日本文科男落沙
争夺墓碑,美国人大秀胸肌。 要翻译墓碑的文字,就得拼出“最强大脑”。
古埃及部分和希腊“通俗文本”翻译得比较早。 它们表明,罗塞塔墓碑制作于公元前196年,上面刻有古希腊国王托勒密五世的法令,表达的内容非常丰富。 而且,只剩下铭文上的象形文字,无人碰触。
伊朗象形文字起源于公元前 3100 年。 它们是优雅而优雅的字体。 它们主要出现在纪念碑和墓葬等石头中。 它们属于金石学。 一直沿用到公元四世纪,但因宗教原因被罗马朝臣严禁使用,后失传。
破译希腊象形文字,英法战争再次打响,成为两国学术界的荣辱之战。
Rosetta墓碑部分(网络图)
英国皇家科学院邀请了 Thomas Young。 杨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14岁掌握多种语言,是生理光学的创始人; 他还深入研究了心血管系统。 他还从事化学研究。 对光的波动性的研究使他成为皇家化学科学院院士。 而且,杨在罗塞塔的墓碑上的工作,变得非常费力。 杨是“科技人”,无奈之下,他使用了“数学”的方法。 他先是寻找“神”、“祭司”等古埃及手稿中频繁出现的几个词组。 之后,用其他课文中出现的相同或相似的词将它们连接起来。 杨的努力就像把圆铁钉钉进圆孔一样牵强。 他的研究进展不大。
为破译墓碑而生的商博良
罗塞塔墓碑触动了一位美国青年的心。 他的名字叫让-弗朗索瓦·商博良。 商博良出生在意大利北部的洛特省罗塞塔石碑,幼时家境贫寒。 他的弟弟教他拉丁语和希腊语。 商博良进一步掌握了中东的多种语言。 商博良有一种阴郁的希腊情结,他喜欢伊朗的钱币、金属、纪念品、石棺、画作等等。 商博良十九岁的时候,已经是东方赫赫有名的院士了。
商博良肖像(网络地图)
1808年,商博良开始研究罗塞塔墓碑。 他首先找出写有“托勒密”名字的椭圆形镜框,对照西班牙文字,用拉丁字母读出托勒密的名字。 为了验证其正确与否,他选择了一块刻有埃及艳后名字的方尖碑进行对比,从这个名字中他认出了几个新的符号,并肯定了这两个名字中间出现的表型符号的读法同一时间。 后来,他又陆续读到了“亚历山大”、“凯撒”等许多人的名字。 经过反复比较,商伯良逐渐从读出名字,到读出某些单词,最后读出整句。 商博良还发现,希腊象形文字、祭司文字和世俗文字只是一种文字的三种形式,它们可以相互转换。
经过一系列艰苦的努力,商博良于1822年完成了罗塞塔铭文的全文翻译。此后,商博良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和《古希腊象形文字系统》。 他编制了完整的希腊符号和意大利字母对照表,以及《古希腊文法》和《古希腊象形文字词典》,为后来分析希腊遗留下来的大量纸莎草文献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工具。
商博良的发现一页一页地打开了希腊的历史。 古希腊人的各种文献不断被翻译和阅读,使人们能够对古希腊人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科技乃至日常生活进行全面的研究。
商博良家乡的罗塞塔墓碑,纪念他的战功(网络地图)
商博良于 1832 年去世,享年 41 岁。他为罗塞塔墓碑而生,这一点毋庸置疑。 于是,人们在他家乡的一个广场的地上,用石板铺设了一块巨大的罗塞塔墓碑,以纪念商博良。
(原标题《罗塞塔的墓碑:古希腊文明的解调器》,蝌蚪君转载时删掉了。)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